探寻葫芦秘境,感悟乡村振兴。7月15日,音乐学院“芸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来到济南葫芦博物馆,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的魅力。
博物馆内,精美的雕刻葫芦作品琳琅满目,从形态各异的人物到栩栩如生的花鸟,从古典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生活场景,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雕刻葫芦这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队员们在省级非遗传承人马友谊、市级非遗传承人李霞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葫芦种植地、葫芦存放处、雕刻处、展览处,从葫芦雕刻的起源到发展,从传统的技法到现代的创新,仔细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感受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雕刻葫芦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参观过程中,李霞向队员们介绍到,雕刻葫芦的意义不仅在文化艺术层面,更是带动地方经济、提供就业岗位的“金葫芦”。在深化葫芦文化研究、丰富民族传统工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在解决当地就业、扶贫助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地的葫芦产业近年来累计为近百户残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当地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队员们领略到了雕刻葫芦这一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也直观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洪流中乡村产业的蓬勃向上。“芸梦”服务队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张骞文
摄影|高 扬
初审|刘秋雨
复审|姜 晨
终审|阴小建